西施壺,顧名思義:應該和西施一樣美,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于西施。"西施壺",完整的稱呼應該是"西施乳壺",簡稱"西施"或"西施乳"。
壺嘴便是西施的口,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,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。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,而且,最早做這個壺型的,當屬徐友泉大師。
西施壺,顧名思義:應該和西施一樣美,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于西施。"西施壺",完整的稱呼應該是"西施乳壺",簡稱"西施"或"西施乳"。
壺嘴便是西施的口,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,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。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,而且,最早做這個壺型的,當屬徐友泉大師。
美人肩是一種紫砂壺,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,壺蓋與壺身仿佛合為一體,沒有空隙。美人肩是一種紫砂壺,宛如古代女子端莊可愛,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,又不失大家閨秀般的妖嬈。造型飽滿,大方得體,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,壺蓋與壺身仿佛合為一體
一粒珠壺是紫砂壺式之一,相傳是惠孟臣所創。形狀特征壺體圓球形,無頸,嵌入式壺蓋,小圓珠鈕,三彎式管狀流,外圓內扁環形把。這種壺多用于喝功夫茶,
文旦壺:文旦創于明未清初,形與西施、貴妃壺相近,后兩者為清中末后所創,重玲瓏嬌秀,前者則重古拙,這也與當時藝術審美注重相關,"文旦"文字釋義為:"文"指柔和、外表、容態;"旦"指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。
晚清,有名仕到宜興訂壺,作為往還交際之用,其中最著名的當屬"潘壺"。據《陽羨砂壺圖考》記,潘仕成字德畬,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。先世以鹽賈起家,累官至兩廣鹽運使。由于潘氏家傳素嗜飲茶,便在宜興訂制專屬砂壺,一則自用,一則往還饋贈。潘氏訂制的砂壺形制固定,且慣于將印款落于蓋沿之上,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,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"潘"印。由于潘氏聲名遠播,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為"潘壺"。
仿古如意是古代陶瓷紫砂壺中的一種。簡介仿古如意在傳統仿鼓扁壺造型上加飾如意筋紋,身、蓋、頸、腹、鈕,錯落有致,骨肉亭勻,壺的口沿與壺蓋截成一條圓線
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:古宜 發表,轉載請注明來源!